研學旅行
這個即將走紅中國的研學產業(yè),“盡”如此有趣!
政策新高度,消費新態(tài)度
教育新理念,研學新機遇
2016年11月,教育部聯合國家發(fā)改委、旅游局等11部門發(fā)布了《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》,《意見》明確指出,要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,加強研學旅行基地建設,并對組織管理、安全責任體系和經費籌措機制進行了詳細闡述。
歷經3年的國家研學政策落實及執(zhí)行,2019年的中國研學旅行已由促進旅游業(yè)發(fā)展的單一角度,上升到全面提高中小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國家戰(zhàn)略高度。
受我國國民生產總值的快速提高、我國研學游產業(yè)不斷優(yōu)化落地推行的雙重影響,2017年,我國教育娛樂文化消費的GDP占比首次突破10%,以中國研學游為代表的體驗式教育作為服務型消費模式的代表之一,正處于重要的發(fā)展機遇期。
2010-2017年我國城鎮(zhèn)居民可支配收
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及其構
2018年,從多個網站關于《親子研學游出行》的調查可以看出,作為新一代“80、90”的家長,他們對于傳統教育觀念有著不同的看法,他們更加注重互動教育方式,提倡素質教育,對新的教育產品接受度也普遍較高。
2018年網絡親子研學游出行意向調查
調查顯示,70%以上的家長了解過研學旅行,80%以家長表現出讓孩子參加研學旅行的意愿。從研學旅行花費來看,從3000-10000元的占比也高達79%。新一代父母教育觀念的革新和消費能力的提升,為中國研學旅游市場帶來強勁發(fā)展動力。
2018年網絡親子研學游出行消費意向調查
綜上,強而有力的國家政策、不斷改變的消費態(tài)度、新一代的父母教育觀念革新,讓剛起步不久的中國研學產業(yè)便如浴春風,快速成長。
從國外研學現狀
看中國研學未來
作為泛游學的概念的細分領域,研學游正處于大有可為的發(fā)展上升時期。未來,中國研學產業(yè)將如何借國外豐富的研學經驗為己用呢?
不妨先看看在全球范圍內擁有豐富研學經驗的國家——日本、美國、韓國、英國等,如何結合國情,開展研學教育。
被稱“修學旅行”的日本研學之旅
早在1964年,日本各中小學、院校就推出了,以“學習傳統文化、走訪歷史古跡、參觀國家公園,參與體驗社會實踐活動”等為主的修學之旅。據2008年統計,日本國內各中小學、院校對于修學之旅的實施比率均超過90%。
修學過程中,學校十分注意依據學生的年齡分段的不同,而制定不一樣的修學體驗,每次修學時間一般都在3天到15天不等,比如:小學生修學以“玩樂、參觀”為主,學校會就近安排參觀名勝點或者是集體泡溫泉;初中生不僅去參觀名勝古跡,還必須去教科書中出現的一些具有歷史教育意義的城市景區(qū)觀摩。
與中、小學生不同,高中生則更多是把修學旅游選在具有日本深遠歷史的地方,通過身臨其間的實際感受,完成修學教育。這些修學的場所,一般是長崎、沖繩、廣島等地的名勝古跡,或是該區(qū)域內的歷史博物館等。
與公立學校不同,日本大部分私立學校,還會組織學生出國修學,從而吸引更多學子加入,以提高新生入招率。
當然,日本大部分舉辦“修學之旅”的學校,為了讓學生提前了解日本企業(yè)、日本社會現狀,也會不定期聯合日本知名企業(yè),比如:豐田、松下等株社,舉辦知名企業(yè)“修學之旅”,讓學生體驗企業(yè)不同部門職位的日常工作,以實踐行動學習書本外的知識。
在日本,公立小學、初中的修學旅費均由國家和地方財務共同承擔,該數額比重逐年上升。此舉大大減輕了大部分普通家庭學生的修學之旅負擔,國家強有力的研學基金是日本修學旅游的強力保障。
隨著,日本政府的重視及大量資金的投入,修學之旅已經發(fā)展成為日本文化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。
如同“必學課”一般的韓國研學之旅
與日本不同,每年韓國大大小小的學校都會要求學生參加各種各樣的研學旅游,其中最具特色的研學旅游當屬韓國式的畢業(yè)旅行。韓國教育部門還將畢業(yè)旅行作為學生的必修課科目,納入學分管理,學生必須修滿相應學分,方可畢業(yè)。
當然,韓國研學旅游可選范圍并不僅限于國內,比如:2014年,知名的韓國大學生“東北大長征”活動,穿越高句麗、敦化市、東京城等多地,進行研學考察,當然除了學校對于研學旅游費用的貼補外,學生還需要為旅行中部分費用買單。
僅憑“興趣愛好”就玩轉哈佛、耶魯等名校的美國研學之旅
在美國學生參加研學旅行全看“心情”,所以研學旅游和夏令營、冬令營一樣,只為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,而提供一系列內容豐富的、選擇多樣的研學之旅,每到假期,這些豐富的研學之旅總是獲得學生滿滿的贊譽。
對于美國一些高中生來說,借助多樣選擇的研學之旅,提前參觀耶魯、哈佛、斯坦福、伯克利等世界名校的校園活動,為將來擇校提前進行準備。
不僅如此,部分美國高校還會定期組織高年級學生,去地球兩端的南、北極圈展開為期近一個月的探險之旅,旨在讓學生們在考察南北極半島和周邊的島嶼,觀看鯨魚、拍攝北極熊、冰山、帝王企鵝及海豹的同時,聽取科學專家講述的當地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及當地歷史。
當然,豐富多彩的美國研學產業(yè),也吸引全球各地數以百萬的學子欣然前往,他們或許只為看看凌晨4點半的哈佛圖書館、走近小布什、克林頓曾經研學的耶魯課堂,亦或是在斯坦福貴賓室與約翰·漢尼斯,親切合影??傊础靶那椤钡难袑W之旅,才是全美研學最酷炫的出行方式。
“從貴族走向大眾化”的英國研學之旅
作為現代旅游業(yè)誕生地的英國,對于研學的崇尚之風早在17世紀就已形成。早期的研學之風僅流轉于英國皇室之間,每年夏季,英國皇室的御用教師就會帶領王子們周游列國。受到文藝復興時期人文藝術的影響,歐洲大陸一大批人文氣息不凡的國家,像荷蘭、意大利、法國等地成為了眾多英國皇室、貴族學子游學的目的地。
在游學過程中,英國皇室、貴族學子可以接受人文主義教育,提高自身修養(yǎng)及見識;還可以學習各國的語言和古典文化,感受不一樣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習俗;更有機會拜訪名望貴族,涉足名勝古跡,從而收獲豐富多彩的游學生活。
直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,伴隨著英國工業(yè)革命的到來,英國皇室的貴族化的研學之風受到了削弱,大量的中產階級和普通工薪階層的子女加入到研學的隊伍,促使英國研學從“貴族化”走向“大眾化”。
隨著英國研學越發(fā)的“大眾化”,英國政府和教育部對研學旅行也越發(fā)重視。首先,研學之旅被納入到地方教學大綱,不管私立或者公立學校必須開展研學旅行。其次,研學旅行受到英國各地區(qū)學校的大力支持。地方各學校特開“暑假興趣班”,以招收來自不同地方的學生進行混合式教學。
與美國相似的研學旅游風格,學生可以選擇參觀全英范圍內的各大名校,從整體上了解學校文化。但是,不同點在于英式研學之旅,還會為學生提供適合的研學旅行計劃,比如:名校漸入式的訪問、形式多樣的課程指導、實時的課堂觀察與實踐等精彩內容,這比看“心情”的美式研學旅行,略多了一絲嚴謹。
綜上,不管是被稱“修學”的日本研學之旅,還是如“必學課”一般的韓國研學之旅,亦或是“隨心所欲”的美國研學之旅,甚至是有“貴族之稱”的英國研學之旅,它們前行發(fā)展的每一步,都向我們闡述了“游”與“玩”的重要性,如何將兩者巧妙融合,是打造與普通旅行不一樣的關鍵因素。
研學旅行和普通旅游的最大區(qū)別,除了觀光游覽,孩子們更需要學習和體驗,如何高效將教育和旅行協同起來,避免“游而不學、學而無游”等現象的出現,是教育、旅游等行業(yè)從業(yè)者,需要共同思考的問題。
放眼中國研學產業(yè)未來發(fā)展,除了受國家、學校、學生家庭等三方決策影響外,或許多樣化、跨界化發(fā)展的研學旅游新模式,也是下一個階段撬動研學產業(yè)快速發(fā)展的重要支點。
從“精英游”1.0
到“泛游學”3.0
的中國研學新模式
自上世紀70年代,國家為了培養(yǎng)尖端人才,開設了獎勵留學性質的公派研學,哪個只有少數精英學生才能涉足的研學游,暫且稱之為“精英游1.0時代”。
上世紀90年代,大眾旅游時代開啟后,以學校組織為主的全員研學旅行開始興起,研學游目的地多以省市區(qū)域內政府公建的自然、人文、歷史景點為主,研學游內容“重觀光、輕教育”,以游覽、講解模式的單向教育為主,這個時代的研學游,暫且稱之“觀光游2.0時代”。
直到21世紀,由于“泛游學”的概念被不斷提起,研學旅行作為泛游學的細分領域,也越發(fā)受到重視,因此中國研學游進入了快速發(fā)展時期,這個時期學校、旅行社、培訓機構與留學中介之間開始實現跨界融合,雙向互動式教育模式興起,更加注重學生的參與度。
目的地的選擇也呈現出多樣化特點,開發(fā)主體逐漸由政府主導轉向企業(yè)主導,地產商、教育集團、文旅企業(yè)開始發(fā)揮重要作用。這個依托“各行業(yè)跨界融合,快速發(fā)展的時代”,暫且稱之為“泛游學3.0時代”。
在文旅、地產、企業(yè)三者融合的大時代下,因“泛游學3.0時代”而衍生出來的研學游新模式,涵蓋科技旅游、鄉(xiāng)村旅游、景區(qū)文化游及特色營地游等四大主題。
“研學+科技”模式——孕育中國科學家的搖籃
通過VR、AR、全息影像、3D/4D等高科技手段,以動靜相互結合的方式,讓學生參與體驗項目,實現科技教育目的。此類科技研學旅游目的地,主要分為博物館、科技館、發(fā)射中心等場所,比如:荷蘭微生物博物館、圖盧茲太空城、中國酒泉衛(wèi)星發(fā)射中心、上海科技館、夢東方·未來世界等。
以“荷蘭微生物博物館”為例,項目場館于2014年10月開業(yè),位于荷蘭阿姆斯特丹的Plantage區(qū),一個致力于微生物領域科普的互動式博物館,館內通過一排排光學顯微鏡、鼓泡玻璃容器、顯示器、3D顯微鏡等設備的搭建及展示,讓參觀者如同置身于實驗室一般,實現了參觀中體驗,體驗中學習的科普教學目的。
不僅如此,博物館還通過人體微生物掃描儀,讓參觀者觀看身體內時刻變化運動的微生物組群。另外,喜歡法式接吻的參觀者,可通過博物館KISS-O-METER專業(yè)設備,測量接吻時,你和另一半究竟相互傳遞了多少“微生物數量”。
“研學+農業(yè)”模式——親近田園間的互動教學
通過“農業(yè)教育”、“休閑觀光”兩者相結合的方式,讓學生親身參與到農業(yè)生產活動中,在實踐中學習、在體驗中游玩,通過“身心力行”的方式,科普農業(yè)知識。此類農業(yè)型研學旅游的目的地,以休閑游玩配套為主,農業(yè)種植為輔,除了農業(yè)種植區(qū)外,區(qū)域內還設有農產品加工與交易、手工制作、住宿餐飲等核心配套區(qū),比如:江蘇田園東方、河北南和農業(yè)嘉年華、四川多利農莊、浙江紹興藍城農莊小鎮(zhèn)等。
以“南和農業(yè)嘉年華”為例,位于河北邢臺,項目占地約1400多畝,其中溫室面積達50000多㎡,育有近1000余種瓜果蔬菜,該園區(qū)是南和縣政府與中國農業(yè)大學合作打造的農業(yè)經濟綜合體項目,其占地128畝的“農業(yè)迪士尼樂園”,涵蓋了農事活動、寵物經濟、職業(yè)體驗、親水活動、特色美食等主題,通過情景再現的方式,在娛樂中實現了農業(yè)知識科普教育的功能。
“研學+景區(qū)文化”模式——中國優(yōu)質景區(qū)文化的舞臺
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,豐富人文資源,4A、5A級景區(qū)更是比比皆是,借助景區(qū)資源,打造的青少年研學基地,通過親近山水、感受自然、融入“玩”與“樂”相互結合的特色課程,實現青少年研學教育目的。此類景區(qū)研學游目的地,多依托我國知名景區(qū)資源,打造區(qū)域旅游目的地為主,比如:云南古滇名城、江蘇拈花灣、浙江良渚文化村、浙江嘉善云瀾灣等。
以“浙江嘉善大云鎮(zhèn)云瀾灣”為例,憑借大云鎮(zhèn)4A級景區(qū)的自然資源優(yōu)勢,以“研學+景區(qū)文化”模式,云瀾灣運營商打造的華東奧德曼營地教育示范營地,不僅是集校外學習、社會實踐、愛國教育、興趣培養(yǎng)、團隊合作和勞動實踐于一體的中小學校外素質教育實踐平臺,更是孩子結交朋友、快樂成長、獲取知識的幸福營地。
云瀾灣30000㎡的四季花海樂園,利用景區(qū)內四季花海資源,打造的特色研學課程,結合一年四季不同花季時節(jié),為學子們傳遞“一花一世界”的中華傳承故事。不僅如此,云瀾灣四季花海樂園推出的“押花課”、“插花課”也是云瀾灣奧德曼主題夏令營獨有項目。
另外,依靠大云鎮(zhèn)4A級景區(qū)絕佳的自然地貌,借助我國紅色文化,云瀾灣打造了一條景區(qū)內獨有的“漫漫長征之路”。通過實地親自體驗,結合拓展老師講解的方式,為學子講述那一段段激昂奮進的中國兩萬里長征史。
“研學+特色營地”模式——探索戶外無限可能
“研學+特色營地”模式始于美國,經過近百年時間的發(fā)展,現在已經十分成熟,前美國總統奧巴馬曾宣布:6月為全美戶外露營月,鼓勵美國各階層的社會人士,攜手合作參與戶外活動。
那么,在中國“研學+特色營地”又是怎樣一番景象,對于萬科集團來說,營地教育是再熟悉不過的事情,不僅開發(fā)了松花湖營地、九龍湖國際戶外營地、良渚假日營地等多個戶外研學營地,還與億通、啟行、世紀明德等多家教育機構聯合設立了中國營地教育聯盟(CCEA),以促進中國營地教育行業(yè)快速發(fā)展。
近日,一則“discovery主題公園落戶莫干山郡安里”的消息,為這個聚集大量優(yōu)質民宿的區(qū)域,又新添了研學旅行目的地的IP符號。探索頻道是家喻戶曉的全球知名電視頻道,以對人類在自然生態(tài)、歷史人文、軍事飛行、生活集錦、科技新知等,未知領域的探尋過程和冒險經歷的精彩展示,滿足人們對于自然的種種想象和好奇,吸引了全球億萬觀眾的駐足停留。
2019年,莫干山政府聯手DISCOVERY主題公園運營方,在郡安里舉辦的首屆越野運動會,不僅賽事精彩,每個單項目也都野趣十足,極具看點。
郡安里狗狗運動會
狗作為人類忠實伙伴,也是現代大多數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,帶上人類忠實的朋友,穿梭于莫干山郡安里,叢山峻林中,將是十分快樂的事情,不僅教會孩子與動物相處的技能,還可以鍛煉孩子自身體魄,一舉兩得。
郡安里親子泥濘跑
泥濘跑Mud Run是一項風靡全球的越野運動,源于英國特種兵訓練??ぐ怖镉H子泥濘跑,設置了穿越障礙、泥濘越野、充氣式滑道等項目,讓孩子在享受泥濘奔跑刺激感時,也得到身心與意志的磨煉。
采用“研學+酒店+特色營地”相結合而開發(fā)的莫干山郡安里,依托“discovery主題公園”強大優(yōu)勢,也推出了多個特色研學課程及研學競賽項目,比如:青少年騎士院、巖壁攀爬、狗狗運動會、親子泥濘跑等,這些項目及課程能夠全方位滿足孩子們對于野外探索的渴望。
從“精英游”1.0時代到“泛游學”3.0時代,中國研學產業(yè)告別了單一化、少數派式的研學教育,轉而向大文旅時代下多渠道、跨界融合的互動式研學教育之路靠齊。未來,在中國研學產業(yè)之路上,一定會閃耀出更多“研學+”的上等佳作。